【南方日报】医学人文双星闪耀,中山一院明珠讲坛正式开讲

2024-04-01

      当“明珠”来到了明珠,医学人文双星闪耀。  

      3月28日,首场“当医学与人文相遇——医学人文明珠讲坛”在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开讲。此次讲坛星光熠熠,国家级高层次人才、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任、哲学系教授陈少明主讲,中山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、《开放时代》杂志特约主编、哲学系教授吴重庆现场点评。 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,广发证券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、广东省广发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谭舜,国家级高层次人才、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、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肖滨,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兰芬,中山一院副院长、党委副书记王子莲,南沙院区执行院长周灿权,副院长赖佳明、刘秋生、沈慧敏以及医护人员等100余人参加讲坛。  

 

 

      让人文和医学“双向奔赴”  

      “从本质上来讲,医学是一种社会使命、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。这项使命要求你们,用心要如同用脑。”  

      这段出自现代医学之父威廉·奥斯勒的话,曾长久引发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的思考:医学+人文,可以碰撞出什么?  

      她认为, “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。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,我们都不能忘记医学的初心。”  

      今年是中山大学建校100年,而从1866年博济医学堂成立以来,中山大学医学也有近160年历史。如何用好这些资源,推动人文和医学深度交融,是许多“中大人”的共同想法。  

      “羊城无处不飞花,花城最美是南沙。”这是去年骆腾书记主持南沙院区启用仪式时的开场白。讲坛上,她补上了一句——“春潮来去南沙明,月光涵沙春气清”。南沙的美是从早到晚的,是一年四季的,是年复一年的,能描绘出南沙美的正是人文的力量。  

      南沙院区执行院长周灿权教授介绍,院区致力于打造“文化医人”的新品牌。自2023年3月29日启用以来,南沙院区已累计服务患者超过37万人次,收到锦旗506面,感谢信1000多封,1000多个宝宝在医护人员的守护下平安诞生。  

      目前,南沙院区成立了“南丁格尔工作室”,建立了院区文化长廊。而在这里举办的医学人文明珠讲坛,则是中山一院、中山大学人文学部和广发证券联合推出的文化项目。  

      广发证券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、广东省广发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谭舜出席讲坛并致辞。他认为,中山一院非常重视人才培养,广发证券也有重视知识、尊重人才的组织文化。 “希望双方一起加深对知识和科技的向往、对人的同情和关爱、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。为医院的文化育人和文化建设贡献一点微薄力量。”  

 

      “世”“界”“观”的学问  

      作为此次讲坛主讲人,陈少明带来了《什么是世界观?》的讲座。陈少明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的成员,也是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、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。  

      去年,陈少明获评2023年度“世英哲学奖”学术成就奖,全国仅两人;入选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“国学星斗计划·名家组”,是全球入选的15人之一。  

      为什么要讲“世界观”?陈少明介绍,医学和人文是紧密相关的。医学要让人身体健康,人文则强调心志健康,两者相辅相成、互相促进。他认为, “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是塑造人格最基本的心理要素。”  

      陈少明娓娓道来,对“世”“界”两个字做拆解,指出这对应着时间和空间的概念——自然的时空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前提,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。万物在之中显现,生命在其中孕育,人类以此为身体活动和维持生命的场景。依靠身体对事物的知觉,对时空的感知也得以可能。  

      他打比喻说,时间上我们经常说人家先进和落后,先进和落后是一个时间概念,少年中国、老年社会、未来世界,这些概念都是一个时间的概念,可是我们用来标识一些带有我们价值取向的内容。空间的概念就更多了,所有的东西都是空间的概念,可以用来描述人类社会的关系。  

      他认为,人类就是在“世界”的框架底下确定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团体的位置,想象自己可以往什么样的方向,走向什么地方。其实也是时间和空间的想法,所以时间和空间运用到人类社会,它就变成“世”和“界”,我们就有了世界观。  

      至于为什么要“观”?陈少明认为, “观”依靠的不仅仅是看,而且依靠背景知识。 “一个人的世界观,除了直接经历过的内容,还需要通过学习,通过更广泛的接触,直接、间接地理解更多的问题,就模模糊糊有了一个对世界的看法。”  

      陈少明强调,对医学和人文的关系来说,医学要让人身体健康,在人文问题上,就是心志健康。如果视野广阔、广泛,那么情怀就会广泛。“因为医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,所以你要能够应付不同的人,医生一见到病人,病人就喜欢你,这个医生是非常了不起的。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个行业有如此高的要求。”  

      短短的70分钟之内,与会者都脱离现实的纷扰,进入了一个哲学的世界。  

 

      现场:世界观的深邃哲思引发探讨  

      吴重庆在点评时指出,对普通人来说,认识世界就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作为时间的尺度,以个人的身体作为一个空间的尺度,来建立起对人之外的世界的感知与联系。  

      这个世界的认知、连接是非常重要的。一个人要有社会化,先需要有世界化。在一个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里,时空对人来说有非常不同的意味,时空可能是会被重塑的,时空是会被加速的、会被压缩的,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世界、时空的坍塌。  

      在这种情况下,一个普通人要建立起对世界的认识、感受其实是不容易,他可能会出问题,会生病,这也是为什么陈少明要将“什么是世界观”作为医学人文明珠讲坛的第一讲。面对今天后工业时代,包括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,“我们要改造世界当然不容易,但是我们起码可以调整我们的世界观”。  

      名家开讲,现场火热。首场医学人文明珠讲坛吸引了上百位医务人员、医学生前来听讲。陈少明教授结束授课后,在场听众仍意犹未尽,纷纷向哲学专家请教问题, “世界观的差异是由于世界引起的,还是由于观察的本体引起的?” “人的世界观会不会变化?它与自我概念有什么关系?” “如何对待跟我们截然不同的世界观,甚至有时候是有冲突的世界观?”  

      陈少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,他认为,当我们讲世界观的时候,不是说会获得一样的世界观,而是世界观形成的途径、框架是一样的,即来自实践。人的世界观会不会变化?这个是肯定的。世界观是一个复杂的概念,落实到每个人是具体的生活态度。  

      但是一个人会因为环境不同,他对生活的态度,特别是跟别人打交道,会体现出不同的内容。这种情况可能年龄大的人比年轻的人要更明显。文化对世界观塑造起很大的作用,文化观念的冲突需要人具有更高的协调能力。  

      有参会者表示, “没想到自己习以为常的汉字和概念,也有如此深邃的哲学思想。”有医生认为,此次讲座受益颇多,对如何增加医患信任关系有了新的理解。  

      讲座最后,骆腾、谭舜为陈少明颁发感谢状和纪念照片。

 

记者/许俊仟  

报道链接:https://static.nfnews.com/content/202403/30/c8739812.html?colID=0&firstColID=7747&appversion=11100&enterColumnId=&from=weChatMessage

报道日期:2024-03-30